全国咨询热线
010-86207496
电话:010-86207496
邮箱:bettercpa@126.com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搜宝商务中心2-803
昨天,我们推送了内控漫慢说《这“锅”也要内审背?》,北京会计师事务所百特会计介绍说:漫画主要讲述了在多次越权担保被发现之后,副总嘲笑公司内审形同虚设。更是把“事后控制”描述成“事故后控制”!公司每年就全面内审一次,根本就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才让自己得以多次得手还没被发现。
那么事后控制到底是不是“事故后控制”?你们企业多久全面内审一次?怎么样才能提高内审的时效性呢?想让我们看一看投票的结果吧。
1、你们公司会多久进行一次较全面的内部审计?
2、你认为“事后控制”是不是“事故后控制”呢?
3、你认为增强内部审计的时效性是不是就是增加内部审计的频率和范围呢?
从上述的投票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70%的企业基本是1年才较为全面的进行一次内审。北京会计师事务所百特会计介绍说:有60%的投票者都认为“事后控制”并不是“事故后控制”。并且也有接近70%的投票者认为增强内部审计的时效性也并不是增加内部审计的频率和范围。
你们企业的内审是“事后控制”还是“事故后控制”呢?又如何加强企业内审的时效性呢?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关于扁鹊的小故事:
有一日,扁鹊来到了魏国。魏国的国君魏文王召见了神医扁鹊,魏文王知道扁鹊还有两个哥哥,也是学医的。于是魏文王就问扁鹊说:“你家兄弟三人都是学医的,那么你们三个人中谁的医术最高呢?”扁鹊听到这个问题后,思考了片刻,回答说:“其实,我大哥的医术最高,二哥次之,我的医术最差。”
魏文王听后感到十分的困惑,就让扁鹊详细的说一下原因。扁鹊向魏文王解释说:“之所以说我大哥的医术最好,是因为他能够在你没有发病之前就能看出你是否有病。那个时候,病人是不会觉得自己患病了的,我大哥就在病人发现之前就将病给治好了。这是因为这个缘故,大哥的医术一直不被他人认可,也没有什么名气。我二哥是家中医术第二好的,因为他能够在病人发病初期就看出来,然后将病人给治好,这样一来,病人们都认为我二哥只擅长治疗一些小病症。北京会计师事务所百特会计介绍说:病人找我治病时,已经到了中晚期,病情已经十分的严重了。我将那些患了重病的病人给医治好后,我就更加出名了。但从根本上来讲,我的医术比不上我的两位哥哥。”魏文王听到扁鹊的解释后,豁然开朗。
看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呢?很多人都说内控内审跟医生很像,在这个故事中,那些“病症”就如同是风险。在现实的企业中,往往那些把风险扼杀在摇篮里的,因为没造成损失,表面上看上去像是“没什么功绩”似的。而那些等出了事才亡羊补牢的,却像是做了件“了不起的大事”,但其实造成的损失已经无法挽回了。
所谓“事后控制”是指待问题偏差发生之后,才采取控制程序、改正问题,又称为回馈性控制。因此真正的“事后控制”应该是像扁鹊的两位哥哥一样,有一点迹象了就要及时发现和改正。而像扁鹊那样看重病的,基本都是属于“事故后控制”了。(当然,发了重病还不治的,就只能等死了……)
内审的时效性
要说内审的时效性,先要了解一下什么是内部审计以及时效性。
内部审计之父索耶关于内部审计的定义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的使用了资源,是否在实现组织目标。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在《内部审计准则》的定义:“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两者都提到了对于业务、经营活动等的评价,那么既然是对业务的评价,肯定是在业务之后,那么他必然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但是滞后不代表很延后,就像我们上文提到的事后控制和事故后控制一样。因此,提高内审的时效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时效性是指信息仅在一定时间段内对决策具有价值的属性。就是说同一件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具有很大的性质上的差异,我们管这个差异性叫时效性,时效性影响着决策的生效时间,可以说是时效性决定了决策在哪些时间内有效。